【羊城晚报】中山一院“七朵云”助力三明市“看得好病”

2022-08-02

       到本月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福建省三明市合作共建省级区域中心将满一年。作为新医改的样本,三明模式已向全国推广。在解决了在“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后,这一年的共建让 “看得好病”成果已初露端倪——三明市第一医院转诊率降幅高达36%。

 

       “云会诊”让复杂病情在家门口得诊断

       今年76岁的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居民朱秀梅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在过去每次看病她不得不从家乡尤溪县到数百公里之外的厦门求医,或者花费十多个小时乘火车前往广州的大医院寻求治疗。

       近日,因为身体不适,她到家乡的尤溪县总医院就诊,考虑到她病情的特殊性,医生特意为她预约了“云会诊”。朱秀梅在医生的陪同下面向一张电子大屏陈述着她的病情,大屏的另一侧坐着的是中山一院院院本部的专家,以及其驻三明市第一医院的专家们。20分钟后,在三地专家的共同会诊下,朱秀梅拿到了她的诊断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

 

中山一院副院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挂职)朱庆棠教授实施手术中

 

       从这场“云会诊”中受益的还有尤溪县总医院和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生们,结合真实病例与中山一院专家们“零距离”讨论,无异于是参加了提高诊疗水平的“速成班”。

       中山一院副院长、挂职福建省三明市政府副秘书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朱庆棠介绍,作为全国的医改先锋,三明市已经解决了“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特别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在过去,三明患者一旦生大病就会去厦门、福州,甚至去广州、上海就医,而三明当地的医生遇到的疑难病例少,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提升困难,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就更不愿意在本地看病,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中山一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在名医工作室内为患者看诊

 

       “七朵云”助力四级联动、医教协同

       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的合作共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2021年8月30日,作为医疗“国家队”的中山一院与三明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临床诊疗、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三明市第一医院建成福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针对闽西北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病种,中山一院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帮扶共建心内科、神经内科、骨显微外科、重症医学科、肝胆外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等7个重点学科,目前累计派出长期驻点帮扶专家14位及90多名非驻点专家。并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实施“双渠道”人才培养。

       “仅仅派专家过去还是不能完全解决三明的问题,因为疑难病症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整个团队来支持”,朱庆棠解释。据介绍,中山一院与三明市发挥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学的跨时空优势,打造云门诊、云巡诊、云会诊、云检查、云查房、云管护、云教学“七朵云”的诊疗和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实现了由中山一院到三明市第一医院,再到三明市各县总医院、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四级联动、医教协同。

 

       转诊率降幅达36%,患者认同感增强

       8月1日,由三明市市长李春带队的三明市人民政府、三明市卫健委、三明市第一医院一行来到中山一院进行座谈交流。李春市长介绍,在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的近一年时间里,不仅是三明市第一医院,县总医院、乡镇医院医生的水平都得到提升,三明市第一医院的转诊率比同期降幅达 36%,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老百姓对三明市医疗水平的信任感增强了,落脚点还是群众真正受益、得利。

 

8月1日,三明市相关负责同志到中山一院座谈交流

       

       在中山一院专家的指导下,三明市医疗水平得到突破,开展护理新技术10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20项,其中有2项填补福建省空白,12项填补三明市空白。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三明市第一医院转诊率在下降同时,手术占比增长2.5%。

 

采写: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10/#/newsDetail/120643/40954760.html?isShare=true

报道时间:2022-08-02